你见过最懒的人是什么样的?掌盘策略
是懒到连家务都不做,卫生一团糟,整个人邋里邋遢?还是懒到不愿意工作学习,什么都不想做?这些或许已经是懒人极限的表现,但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,比这些懒还要懒得多。简直可以说,他将懒到极致,甚至“懒死”了。而这个懒人,正是来自河南省罗山县的杨锁。
那么,杨锁究竟是如何把自己懒死的呢?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家庭,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如此懒散的性格呢?
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这样的故事:有一对老夫妻,生下了一个懒儿子。有一天,夫妻俩出远门前,特意在儿子的脖子上挂上一张饼,这样,儿子只需张嘴就能吃到饭。然而,当夫妻俩回到家时,发现儿子饿死了——因为他只吃了脖子前面的那张饼,却懒得把脖子后面的饼转过来吃。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,但现实生活中,确实有些人,懒得程度和这个故事中的懒儿子几乎一样,而杨锁便是这样的人。
展开剩余83%1986年,杨锁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。虽然家境一般,父母都是平凡的农民,但杨锁却是父母的“老来子”。在父母那个年代,农村的人普遍早婚早育,同龄人早已为人父母,而杨锁的父母却一直没有孩子,这让他们十分焦急,甚至有时还会听到别人的闲话。因此,杨锁的到来对他们来说,既是喜悦,也是终极的期盼。
作为父母的“老来子”,杨锁不仅是独子,而且还是个男孩,这让夫妻俩兴奋不已。捧在手心里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,他们几乎将杨锁当作珍宝来抚养。给杨锁取名“杨锁”,也是希望能把这个孩子牢牢“锁”在他们的身边。
杨锁的父母从小对他宠爱有加,事无巨细,生怕孩子受一点苦。到了1岁左右,其他孩子都在努力学走路,而杨锁的父母却因害怕他摔跤,干脆选择了抱着他,丝毫不让他走路。邻居见状,劝他们不能这样惯着孩子,但夫妻俩却根本不以为意。直到杨锁2岁时,他才勉强学会走路。即便如此,杨锁的父母依然不放心他走路,常常是抱着,抱不动时就用扁担挑着他。
不止是走路,吃饭时杨锁也从不动手,父母总是亲自喂到嘴边。穿衣、洗漱、整理卫生等一切琐事,也都由父母包办。亲戚朋友见了,也劝过几次,然而看到夫妻俩态度坚决,也就不再过问了。
走路要抱,吃饭要喂掌盘策略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……就这样,杨锁在父母的呵护中一天天长大,直到到了该上学的年纪。可一进入学校,杨锁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。
在家里,杨锁为所欲为,什么都不做,然而学校是有规矩的——上课要遵守纪律,要按老师安排学习。但杨锁显然不适应学校的环境,他依然我行我素,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。而他从小就是被宠着长大的,哪能忍受这种约束?每当老师批评他,他就回家找父母告状,第二天,父母便会毫不犹豫地去学校找老师“理论”。久而久之,老师也开始对杨锁放任不管。
然而,杨锁在学校的日子并不好过。首先,他与同学们格格不入,大家都不喜欢这个娇惯任性的同学,没人愿意和他玩。其次,学校哪比得上家里舒服?家里有父母随时照顾自己,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因此杨锁干脆不去上学了。
不过,杨锁的父母这次有了点警觉,开始意识到不应该继续一味地纵容他。毕竟,孩子不能不读书,未来怎么办?但当母亲提出让杨锁继续上学时,杨锁并没有理会,反而用哭闹来威胁父母。最终,在父母的妥协下,杨锁继续过着自己不想努力、不想改变的生活。
尽管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杨锁父母的做法,认为他们养成了一个懒散的孩子,但他们夫妻二人却觉得,自己一直在为杨锁做一切,生活也很幸福。然而命运无常,13岁那年,杨锁的父亲因患肝癌去世,家里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。为了父亲治疗,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,剩下的,只有杨锁的母亲一人支撑。
母亲开始忙于工作,但也有心人劝她,让杨锁出去做些事情,赚点钱来缓解经济压力。可是,杨锁的母亲觉得儿子刚失去父亲,年纪还小,怎么能让他出去工作呢?她认为自己应该加倍疼爱儿子,因此自己挑起了全部的家庭重担,不仅挣钱养家,还要照顾杨锁的衣食起居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杨锁的母亲开始感到力不从心。她知道自己无法再单独支撑这个家,开始思考让杨锁出去工作。但当她提出这个建议时,杨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。他一向懒得动弹,怎么可能去工作?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“劳动”,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也不愿做。无论母亲怎样劝说和哀求,杨锁依然拒绝,他的态度令母亲伤心欲绝。
直到有一天,杨锁的母亲因劳累过度,倒在了田间,再也没有醒来。杨锁从此失去了唯一的亲人,也失去了任何照顾和依赖。
此时的杨锁,再也没有人替他打理生活,他到底会如何生存呢?他会去打工谋生吗?答案显而易见——他依旧懒得做任何事情,甚至不愿依靠劳动过上自立的生活。他开始依赖村里的邻居,每天去家家户户讨饭,吃饱了便回家睡觉。
因为一向不做家务,杨锁的家里也是一片混乱。他衣服脏了就直接丢掉,不洗不整理;家里也不收拾,乱七八糟。善良的村民们偶尔会把剩饭剩菜送给他,但杨锁不做饭,放在那里也不会动一动。如果有现成的饭菜,他就吃,没有就算了。
即便是这样,杨锁依然不愿意改变现状。当他的堂哥好心替他找了一份饭店的工作时,杨锁也同样无法坚持,几天后就被解雇了,因为他实在是懒得做任何事情,除了让别人帮忙。
失去了父母的杨锁,早已变成一个完全没有生存能力的人。尽管大家再三试图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懒惰,但他却视若无睹,丝毫不想去改变。他巴不得别人不再理他,自己可以继续无所事事,只要能吃上一口饭,就心满意足。
杨锁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,窝在家里,用家里的家具取暖,直到家里的一切都被烧尽。渐渐地,杨锁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,甚至死于自己不肯改变的懒惰。
2009年,杨锁才23岁,年轻的生命却因为懒惰而提前熄灭。
杨锁的故事,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懒惰的悲剧,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育警示。杨锁的一生,堪称对过度溺爱与不恰当教育的警示。他父母以为他们给了杨锁最好的关爱,实际上却摧毁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这个故事对每一位父母来说,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。爱孩子固然重要,但更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,不能让他们在过度宠爱中丧失了自
发布于:天津市第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