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着俄乌前线再度爆发激烈冲突,局势的走向再次出现了新的变数。短短不到48小时内,欧洲方面连续传出三大动向,其中两次都与中国有关。尤其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表态,再一次将中国拉入话题中心,似乎意在转移焦点。其实资生网,这类做法已不是第一次出现,而对于这样的态度,中方早已回应过一句话,如今依然适用,可以送给冯德莱恩本人。
那么,欧洲究竟做了什么?先从第一件事情说起。就在24日,泽连斯基与加拿大总理结束会谈后,加方迅速做出两项重大决定:第一,计划在9月向乌克兰提供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;第二,积极考虑加入所谓的“自愿联盟”,甚至不排除未来派遣地面部队前往乌克兰。此时的顿巴斯前线,乌军处于劣势,加拿大的态度无疑为泽连斯基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然而,对乌克兰而言,这远不止是个好消息,背后更是牵动着国际格局的进一步变化。
接下来,欧洲的第二个动作也颇为引人关注,那就是再次将“乌克兰维和”议题推上了舆论的中心位置。近来,围绕维和部队的争论愈发激烈,乌方更是表现出高度期待。就在这个敏感时刻,部分德媒却突然点名中国,声称如果未来俄乌停火,中国极有可能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。这种说法毫无根据,更像是凭空捏造。尤其是此前,泽连斯基曾明确表态,称中国不是乌克兰所需要的安全保障国,并在态度上对中方释放过不友善信号。在这种背景下,德媒的假设更显得荒唐,既没有中方授权,也缺乏事实依据,只能反映出欧洲内心的矛盾:既承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,又因成见而刻意排斥。
展开剩余71%其实,中方早已多次公开表态,不会针对假设性问题发表意见。欧洲在明知这一立场的情况下,仍反复把中国推向讨论焦点,显然是有意为之,试图引导国际舆论。在俄乌冲突的现实条件下资生网,停火本就存在巨大分歧,更何况特朗普也已表现出想要退出谈判桌的迹象。在这种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,就开始讨论维和部队的派遣问题,无疑是操之过急,也缺乏现实基础。
至于第三件事,则与冯德莱恩本人密切相关。在乌欧一同访美期间,她与特朗普达成了一份新的贸易协议。表面上双方皆大欢喜,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这份协议更多是欧洲作出的妥协。欧洲在与美国的关系中本就处于弱势,做出让步也并非难以理解。但问题在于,冯德莱恩并不愿承认这一现实,反而刻意强调这是她为“稳定局势”所展现的远见。更令人质疑的是,她还把矛头引向中俄,声称如果美欧爆发贸易战,只有莫斯科和北京会感到高兴。这样的言辞,看似强硬,实则漏洞百出。
其错误有两点。其一,美欧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的整体发展并无决定性影响。事实上,当特朗普挑起关税战时,欧洲还曾主动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,如今却反过来指责中国,显然站不住脚。其二,中国早已明确强调过,贸易战没有赢家,关税战同样没有赢家。冯德莱恩却依旧炒作相关论调,这只能说明她本人有着狭隘的立场,试图为自己的妥协寻找借口。这时候,不妨再回味一下中国那句话——“贸易战没有赢家”。
更为关键的是,美欧这份贸易协定虽未明说中国,但在芯片议题上已直指中方。欧洲与美国联手,试图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,以此对中国施压。然而,他们低估了中国国产芯片的发展速度。所谓的“卡脖子”,在如今已逐渐变成中国自主选择的市场行为,而非被动依赖。冯德莱恩越急切,反倒越显出心虚。
整体来看,欧洲一遇到风吹草动便急于把中国推出来,说明他们对自身实力缺乏信心。俄罗斯的态度也非常明确,普京早已警告,绝不允许西方军事力量直接介入。欧洲目前的操作,不仅未必能真正帮助乌克兰,反而可能让局势更加复杂化。正如俄罗斯外长直言,西方的做法正在破坏谈判进程。如果欧洲真因援助乌克兰而导致内部撕裂,到那时,泽连斯基又该如何收场?这才是乌方不得不面对的最大隐忧。
发布于:天津市第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