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世界的两端,一边是热闹非凡的多边外交盛会,一边却是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“咬牙切齿”地预言美国将“沦为第三世界国家”。这一幕,像极了站在舞台边缘却不甘寂寞的老演员,看着别人载歌载舞真牛所,却只能在后台嘀咕。
这不是一句情绪化的牢骚,而是折射出当下美国地位焦虑的真实写照。当中国用实打实的合作和发展吸引全球目光时,美国一些政客却越来越像是被时代甩在身后的旁观者。
盛会一边热火朝天,特朗普一边冷嘲热讽
最近的国际舞台,确实有点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味道。中国一边上演的是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,另一边,美国却显得有些落寞和“顾不上”。
就在不久前,中国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峰会,成员国领导人几乎全数出席,规模创下历史之最。紧接着,九三阅兵震撼登场,军容整齐、气势磅礴,不光是展示国力,更是向世界传递出和平与合作的中国声音。
而与此同时,美国国内却陷入了政治泥潭。特朗普难得出现在公开场合,更多时候是靠着社交媒体刷存在感。他最近的一条“爆款”言论就是——如果法院推翻他的关税政策,美国将“沦为第三世界国家”。这话乍一听挺唬人,但仔细一想,不就是一场典型的“政治表演”吗?
真牛所
这番话的背后,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纸裁定:特朗普之前推行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,不合法。
法院认为这属于行政越权,虽说这项裁决要到10月才正式生效,但这已经等于给特朗普打了个“提前预警”。他嘴上说的是“捍卫国家利益”,实则是在给最高法院施压,想保住自己最得意的贸易筹码。
关税不是护身符,反成了双刃剑
特朗普嘴里的“救国神器”——关税政策,真能像他描述的那样让美国焕发新生?先看一组数据:2025财年前十个月,美国靠关税收了1357亿美元,比去年翻了一倍。听起来不错,但问题是,这笔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从美国老百姓的口袋里掏出来的。
超过80%的美国人反对关税政策,因为它直接推高了物价。从鸡蛋到汽油,从房贷到学生贷款,什么都在涨,信用卡违约率也飙到14年来新高。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,特朗普却还在讲“全球投资15万亿”的大话,听得人只想问一句:这15万亿是从哪里来的?能分一杯羹吗?
更别提国际社会的反弹了。欧盟、加拿大、巴西等国不是已经宣布了报复性关税真牛所,就是在考虑怎么应对。这不是你打我一下我忍着,这是你一刀砍下去,别人也不客气地回敬一刀。
而且这场“关税大战”还带来一个更深远的影响——各国开始加速“去美元化”。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跌到30年来的最低点,谁还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?
更微妙的是,这套“关税+制裁”的老路,正在一点点瓦解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。以印度为例,原本美国一直想把它当成“抗中桥头堡”,
结果一刀下去,对印度商品加了50%的高税,反倒把莫迪推向了北京的怀抱。莫迪不但参加了上合峰会,还公开表示“中印是伙伴,不是对手”。这种“反向操作”,特朗普怕是做梦都没想到。
“第三世界”焦虑,不只是嘴上功夫
特朗普把“第三世界”挂在嘴边,其实说白了,是对当下美国困境的一种夸张表达。可惜他没说错,资本外逃、物价飞涨、债务爆表、政治内耗,确实让美国越来越像一个“发展中”国家的翻版。
美国国债已经冲破37万亿美元,财政赤字持续扩大,靠印钞票过日子已经快成常态。与此同时,政治极化愈演愈烈,从最高法院到国会山,政府的每一步政策推进都阻力重重。法院裁决总统行政权越权,这种“权力打架”的戏码,也只有在美国能如此频繁上演。
更要命的是,美国的国际信誉也在“打折”。“退群”、毁约、单边制裁,搞得一众盟友心惊胆战,谁还敢放心地把未来押在美国身上?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中国稳健推进多边合作的节奏。
从“一带一路”到上合峰会,中国不靠吆喝、不玩胁迫,而是拿出实打实的项目和资源,让越来越多国家看到了“另一种可能”,也愿意靠近这张更平等的“圆桌”。
特朗普的那句“第三世界国家”,其实不是一句玩笑,而是一种恐慌。这种恐慌,不是怕别人追上来,而是怕自己再也跑不动了。越是焦虑,就越想用关税、制裁这些“老法宝”来挽回局面,但这套剧本已经上演太多次,观众早就不买账了。
一个国家的未来,不靠喊口号,更不是靠谁的“嘴炮”能打动世界。中国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上持续赢得掌声,靠的是开放、合作和坚持原则。而特朗普的焦虑,不过是一个失去方向的老政客,对多极时代的一种本能抗拒。
究竟谁会“沦为第三世界国家”?历史不听谁的高声真牛所,而看谁真正顺应潮流。国际格局正在重塑,那些还沉迷于旧时代逻辑的人,终究会被时代抛在身后。世界不会为某个国家停下脚步,但会记住,谁在搭桥,谁在筑墙。
第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